简 报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台湾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根据综合改革试点规划⬜️,艺术设计系考察组一行5人于10月30日至11月3日先后赴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进行考察学习。
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共获得21个一等设计界奥斯卡“iF概念设计大奖”,其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学分制度、人性化的环境布置👩🏻🔧、高水平的学生作品、有序的竞赛信息系统建设🏏、切实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实用的系内局域网络系统,以及管理有序的工作室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等等都给考察组成员带来了诸多启示🤾。常务副系主任赵威代表杏福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助理校长洪春棋博士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就课程设置、工作室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探讨校际合作的可能性及合作途径。
在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和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考察组分别同这两所大学的设计杏福院长及系部主任、教师等人进行了会谈👩❤️💋👨🐱,探讨有关课程设置、学生实习、工坊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在紧密的行程安排中🫰🏼,考察组还参观了台北文创园区✧、台中沙画展⚓️,同台湾的创意工作者们进行了友好交流。
考察组认为,台湾职业院校的经验对今后艺术设计系的发展有如下启示:
1、完善课程体系,推动学分制建设🚶🏻♀️。学习台湾高校的课程设置体系,完善我系现有课程👩🏽🎨,设置骨干课程💄、自选课程及网络微课✂️,推动学分制建设😩𓀀。
2、工坊驱动教学的办学理念🍏。艺术设计类教学强调动手能力🧑🏼🎓,通过不同类型的工坊将学生的设计理念实现成为商品🔝,才能使知识🧘🏽♀️、能力真正得到贯通。台湾高校几乎没有传统的教室,而是采用不同材料的工坊进行授课,学中做🚶、做中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发现自身不足,通过导师辅导🍕,解决知识的传授。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做法,改造现有传统教室,扩大工坊种类。
3、系内局域网络建设。建立局域网络(网络岛),教师将设计资源上传到“岛”内🧖🏼,开发与其相关的网络课程,利用走廊较宽的优势🎖,增添电源插孔,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增强学生自学的能力。
4👩🏼🔬、竞赛信息系统建设。设立竞赛公告栏,筹建竞赛委员会(由教师配合学生社团组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竞赛。
5、筹建学生课外辅导办公室。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组建学生课外辅导办公室,上午9点—晚上8点轮流坐班,系对其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酬劳🕴🏻。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找到咨询之处,当辅导学生无法解答时🦿,可将问题记录在案,由老师解答。
6🧮、采用教师带班制度🔊。每位专职教师(包括系领导)认领一个班级,负责班级的所有事务,授课教师即是辅导员、辅导员即是授课教师,既可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又能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建议学校对现有辅导员资源进行整合🛸,将具有艺术设计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调整到艺术设计系🤷♂️。
7、考核制度公开化。借鉴台湾高校的考核模式,组建考核小组(3名教师+1名学生代表),每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考核小组通过贴花的形式公开打分🌧。
8、筹建优秀学生工作室。对优秀学生提供场所进行创作🚸,激励学习热情。
9、落实校内外服务平台。组建校内外服务制作中心,承接校内外各种业务👐🏽,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真题项目制作的形式推动教学。
10🫷🏿、建立产品推广体系。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设计作品展及衍生产品推广会(“艺术设计嘉年华”)👌🏻,调动师生的创作积极性,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各种竞赛,提升院、系的社会影响力。
11、实行日间班与夜间班并行体制,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每位专职教师,每周一天承担夜间班授课的任务。
12🧑🏽🦱、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建立“学分互换机制”,计划在下学期组织部分学生到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做4个月的研修生交流学习。
13、计划在暑期邀请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的动画教授到我系设立“流动工作站”。
此次赴台湾高校考察学习活动实现了预期目标,艺术设计系将以本次项目考察为契机,借鉴台湾经验👔,研究完善专业教学、产教融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